第(2/3)页 “你个臭小子,什么时候和方寒穿一条裤子了。” 冼铅华笑骂道:“别说人家方寒,看看你自己吧,别人家年长好几岁,可比人家差远了。” “论年龄,我比他大呀。”冼奋回了一句。 冼铅华:“........” 不过还别说,这小子说的也有道理,既然是名医评选,那就公平公正,尽可能的评选出真正的名医,而不是那种滥竽充数,靠着年资和关系混上来的。 ........ 全国名医评选开始是七月中旬,也就是七月十五号,因而这一次评选的具体章程还没定下来,目前正是海选阶段。 所谓海选,就是全国各大医院和各医疗机构把符合规定的医生上报。 这个要求比较低,只要是具有行医资格的医生,也就是只要拿到行医资格证的,无论是在医院的还是开医馆的,开诊所的,没有什么重大过错的,都有资格。 各地的医疗机构先进行初步的一个筛选,通这些医生中排除一些水平差的,医德不合格的,剩下的进行统一评选。 按照上次的评选章程,第一个环节就是网上投票,票数前五百名进入下一轮,第二轮是所有的医生投票,只要是具有行医资格的医生,无论中医还是西医,都有投票资格。 最终前一百名进入第三个环节,所有评委专家评选,选出五十个人,颁发名医证书。 前面两轮,其实还算公正,排除恶意刷票,公众和同行的认可,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某位医生的水平和人品。 第三轮的话,实事求是的讲,年轻医生,低职称的医生相对有些吃亏。 一些专家评委下意识的就会偏向于一些高职称的,高年资的医生,总觉得年轻医生不够稳重,经验不够丰富,还需要磨砺。 冼铅华之所以觉得方寒难,正是因为方寒的年龄。 这么年轻,别说第三轮,第二轮可能都进不了,毕竟是评选名医,大众一看,二十来岁的,肯定不靠谱。 哪怕进了第二轮,之后方寒的年龄和年资依旧是不占优势的。 “冼院长!” 冼铅华走进会场,有人急忙起身打招呼。 今天是中医医疗专家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会议,商议一下这一次全国名医评选的具体章程,冼铅华是来参加会议的。 “陈院长好啊。” 冼铅华笑着和众人打着招呼。 “郭主任和汤老来了!” 正说着话,门口进来两位六十岁出头的老人,其中老人红光满面,头发乌黑,乍一看,最多五十岁出头。 “汤老好,郭主任,好久不见了。” 冼铅华也笑着迎了上去。 “冼院长好。” 郭明强笑呵呵的和冼铅华握着手。 进来的两个人正是江中来的中医专家,郭明强和汤于权。 全国中医医疗专家委员会的专家自然不仅仅是燕京本地的,而是全国各地的杏林名家,郭明强和汤于权也是委员会的成员。 郭文渊现在已经不怎么理会俗事了,身上挂着的也都是一些荣誉职务,这种活动郭文渊自然是不会来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