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除此外,朱大人认为海禁还有什么弊端?”汪直再次向朱平安问道。 他要从这些问题中窥探朱平安是真的反对海禁,还是假装反对海禁,实则图谋于他。 弄清楚了朱平安的立场,他才好做决定。 如果朱平安真的反对海禁,真的想要开放海禁,那他汪直自然鼎力支持;反之,如果朱平安是以反对海禁为名,实则是图谋他汪直,那他必须给朱平安一个深刻的教训! 我汪直纵横大海数十年,还能在你一个小水沟里翻了船?!不可能!绝不可能! “海禁让朝廷错失了海量的海贸赋税,让民间少了一条重要生财之道,若有海外贸易赋税,足以解决当今朝廷财政紧张的局面,还有大量赢余;开放海禁,民间可以出海打鱼,出海贸易,沿海得以富足,不愁吃穿,谁愿意做掉脑袋的倭寇?如此以来,朝廷富裕,百姓富足,再造一个盛世也不是问题。” 朱平安张开双手,慨然长叹。 “海贸能创造多少赋税?再创一个盛世,是不是有些夸张了?”汪直把玩着茶杯,发出了两连问。 “毫不夸张,海外贸易之量,并不亚于陆地贸易,其中税赋难以想象。汪头领可知南宋?南宋的贸易港口有二十多个,包括泉州、广州、明州、杭州、温州、江阴、秀州华亭、秀州澉浦等港口。多的不说,但就泉州一个港口来说,每一年,泉州港口动辄就可以给朝廷上缴赋税百十万绢,二十多个港口合计缴纳的赋税近两千万缗,两千万呢” 朱平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,润乐润嗓子,接着便举出了南宋的例子。 “竟然有这么多?”汪直很是意外。 “当然,与南宋有贸易往来的番国足足有六十多个,南宋海外贸易,一片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,每日往来港口的船只数不胜数,交易量大,赋税自然多。这些都是史书记载,如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,一查便知,童叟无欺。”朱平安用力的点了点头,引经据典,侃侃而谈。 汪直一听朱平安引经据典,不由跟着点了点头,不再怀疑了,他不喜读书,朱平安说的书他没听过,但朱平安是状元郎,是行家,他说的有这本书肯定没问题。 而且,他虽然不知道南宋海外贸易的具体数据,但是也知道南宋的海外贸易有多盛行。 南宋就是他理想的国度,如果能生在南宋,当真是死而无憾了。 “看来朱大人对海贸研究很深啊,朱大人要跟我商谈的大事就是开放海禁?” 汪直现在相信朱平安是真的想开放海禁了。 “是,也不是。”朱平安微微一笑。 “嗯?”汪直听了朱平安的话,不由怔了一下,什么叫是也不是,你究竟是不是?! 读书人就是这点不好,说话喜欢卖关子。 第(1/3)页